在创建中国共产党上,李大钊和李汉俊是公认的二大功臣,以前许多文章只提到了李大钊,这一点有点不公正。应当说,北方受李大钊影响,南方受李汉俊的影响,特别是一大代表中,十三人中就有五个湖北佬(董必武、陈谭秋、李汉俊、包惠僧、刘仁静),说明李汉俊功不可没。
李汉俊1920年与陈独秀、李达一起在上海发起组建了共产党早期组织,为召开中共一大做出了特别贡献。他参与领导了1922年的武汉学生运动和1923年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,后与陈独秀、张国焘出现分歧,主动脱党。1924年中共中央正式宣布将其开除出党。但他仍然坚持宣传马列主义,“五卅”运动中,他团结进步教师,发动广大学生加入反帝队伍;积极支持北伐,欢迎国民政府迁都。“四·一二”反革命政变以后,他旗帜鲜明地主张讨伐蒋介石,1927年12月被反动军阀杀害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毛主席亲笔签发了“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”,证书上写有:“查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,丰功伟绩永垂不朽”。
李汉俊1890年出生于湖北潜江,早年就读于父亲李凤亭在家乡开办的私塾,旧学功底深厚。14岁随兄长李书城留学日本,从中学读到大学,1918年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,同年回国。
工科毕业的李汉俊学识渊博,除精通日语外,法文英文也能读能译,德文更是说得流利。在日本期间,他对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十分留意,阅读了大量马克思、恩格斯原著。回国后的李汉俊积极从事著述和马、恩原著的翻译工作,创办《劳动界》周刊,并参与主编《新青年》、《星期评论》等进步刊物。
1919年,李汉俊认识了到上海寻找救国之路的董必武,积极向这位湖北老乡宣传马克思主义。多年以后,董必武在回忆中谈到:“当时社会上有无政府主义、社会主义、日本的合作主义等,各种主义在头脑中打仗。李汉俊来了,把头绪理出来了,说要搞马克思主义。”“李汉俊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”。
李汉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重大贡献,是组建和担任了外国语学社的工作,他自任教师,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干部。1920年共输送了三十多名共青团员去苏联学习,并且是《星期评论》出资让他们去,这批人中有的后来成为中共的高级领导干部,如刘少奇、任弼时、罗亦农等。满怀信心地组建了多个共产党支部。
1920年,李汉俊和陈独秀等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、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。陈独秀离开上海后,李汉俊出任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。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始人之一、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也说,中共成立之初,李汉俊在党内的地位仅次于陈独秀。
1921年7月,李书城带着卫士到湖南主持讨伐湖北督军王占元的军务,家中只剩下薛文淑、李声韵母女和李汉俊,另外还有一个保姆和一个厨师。
7月23日,中共一大在李家饭厅召开,住在楼上的李家女主人薛文淑当时并不知道,因为“汉俊和朋友们经常在家里聚会,都可以称是开会”。她当时还在女校读书,中午回家吃饭,下午放学后才回家。她只记得有一天她一回到家中,就发现天井里有些烧剩的纸灰。厨师告诉她,法国巡警来搜查过二先生(指李汉俊)的房间,并说没有抓人。薛文淑到处查看了一下,发现除了李汉俊房间的书架有点乱,其它房间与平常无异。后来回想起来,那次可能就是正在召开党的一大,因为据一大代表们回忆,会议就是因为突然遭到了法租界巡捕房的搜查,才不得不从李汉俊兄弟的寓所里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。
李汉俊与元配陈氏(长子长女的生母)感情醇厚。陈氏去世以后,哥嫂劝他续娶,李汉俊声称再娶还是要娶姓陈的。
1923年春,正在武昌高师(今武大)教授社会学的李汉俊经万声扬(同盟会会员,1931年任汉口市市长)介绍,与万的姨妹陈静珠结婚。陈静珠没有文化,“解放脚”,与李汉俊在调停湖北女师学潮时倡导的新女性形象大相径庭。夏之栩、袁溥之等是当年的女师学潮领袖,她们后来对甘子久说,“我们几个当时有点小孩脾气”,跑去反对,李汉俊解释说,“这种时候就是得要这样一个人。她什么都不懂,什么都不问,不是可以省下一些麻烦么?”
其实李汉俊娶陈静珠也是考虑到一儿一女还小,需要一个贤良的后母照顾他们的生活。后来的事实证明,陈静珠对李汉俊忠贞不渝。当年和李汉俊一起牺牲的有好多人,很多人的妻子都改嫁了,可陈静珠一直独身。多年以后,陈静珠对继外孙甘子久说:“你外公不是一般人,他是干大事的,有学识。我只想把他的儿女培养成人,这样才对得起你的外公。”
李汉俊遇难时,儿子李声簧14岁,长女李声馥不到10岁,次女李声香奇还在母腹之中,父亲遇害20天后出世。
[ 关键词:毛主席还眼中丰功伟绩永垂不朽的建党功臣是谁]